作为圣人的亲外甥,李寿当然明白阿舅的想法。圣人致力于削弱世家,眼见有打破世家垄断、往里掺沙子的机会,岂有放过的道理?

圣人说是“讨论”,其实不过是给勋贵们发力的机会。

世家又不是铁板一块,其中有兴盛的,也有衰败的,勋贵们只需找一些家道败落、生计艰难的小世家为他们发声即可。

左右靠战争起家的勋贵们最不缺钱,缺的只是好听的姓氏!

钱若不行,不是还有推荐入仕、提拔重用这个法宝嘛。

唐修为何宁肯背负“叛徒”的骂名,也要为勋贵摇旗呐喊吗?

还不是老将军们给出的条件足够吸引人?

这不,唐修脸上的乌眼青还没好,他便由从六品的兵部主事升到了从五品的兵部郎中,仕途一片大好哇。

小世家们虽然在世家排行中等级较低,影响也不如大世家那般大,但胜在人多啊。

一个家族发声没什么,但接连好几个家族都帮着勋贵吆喝,这、这就有些麻烦。

顾琰等几位权臣见此情况,又急又气——

急的是形势渐渐不受自己控制,世家的队列中极有可能被塞入一些莫名其妙的人;

气的是世家中竟有这么多“叛徒”,为了蝇头小利就牺牲世家的集体利益,丢尽了世家的颜面,真真可恨又可怜!

情急之下,顾琰等开始寻找同盟,然后朝那些小世家试压。

这一日,郑文渊便找上了李祐堂。

李祐堂早就跟老祖宗和李寿商量过了,这场世家与勋贵的大乱战,他们李家还是不参与为好。

因为跟那几位世家出身的宰相不同,李家其实也在“衰败”的家族当中,相较于一味讲究姓氏,他们更在意实际的利益。

李祐堂作为第一个提出将郑氏列入氏族志甲等的人,已经被圣人用朱砂记在了屏风上。

唔,好脑子不如烂笔头啊,圣人为了提醒自己,将一些令自己满意和厌恶的人都记在了身后的屏风上。

满意的用朱砂,不满意的用墨。

圣人主政十五六年,屏风上已经密密麻麻的记了不少人名。

李寿眼睛好使,硬是在一堆红色的人名中找到了自家阿翁的名讳。

听了李寿的回禀,李祐堂无比兴奋,他虽是六十多岁的人了,当官也当不了几年。

可作为一个传统士大夫,谁没做过指点江山的梦?

尝到了好处,在郑文渊上门来拜访,请求李祐堂“结盟”的时候,李祐堂委婉的拒绝了。

郑文渊拂袖而去。

但几位宰相再生气,也抵挡不住勋贵加入世家的步伐。

半月后,《氏族志》颁行天下,郑氏皇族以及几位勋贵悉数在列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