崔涵,是崔彦伯与王氏的嫡长女,今年刚及笄,小娘子长得颇似崔彦伯,身量高挑,面庞圆润,五官秀丽,眉目清朗,一看便是那种主母们喜欢的标准儿媳妇模样。

自崔涵春天及笄后,王氏一直在给女儿寻找合适的婆家。

真心说,崔涵的条件极好,首先她有一个好姓氏,博陵崔氏旁支的嫡长女,嫁给太子都不掉份。其次,她有一个好祖父和好曾祖,宰相的嫡亲孙女,父亲的官职小些,但也足够傲视京中同龄的小娘子了。

最后,崔涵的样貌和品性都很好,让人一看便是受过严格教养、出身极好的大家闺秀。

虽没有什么‘才名’,但贵女们该会的技艺才能,她全都会,而且尤善女工,崔彦伯就整日带着个女儿亲手绣的荷包,不知羡煞了多少同僚。

俗话说,一家好女百家求,崔涵样样出色,还不等她及笄,便又不少人家来打听她的婚事。

对此,王氏很高兴,也隐隐有些得意,愈加仔细的帮女儿挑选起对象来。

王氏重视女儿,平日里除了管家,便将崔涵待在身边亲自教养,现在忽然看到她出现在正堂,还说出要照顾郑氏的话,顿时心里一沉,一时顾不得卢太医还在外间,便走进来轻声斥责女儿,还不停的用眼神提醒她,‘不要不懂事,不要乱了阿娘的计划’。

崔涵年纪虽小,但颇有自己的想法。阿娘的眼神她自是读懂了,不过她并不想就这么放弃。她冲着王氏微微摇了摇头,然后又笑着点头,表示自己知道自己在做什么。

王氏气急,却也明白,她这个女儿打小就有主见,平日里又有她细心教养,见识和心智远超其它同龄女子。

难道,女儿真有自己的计划?

王氏一时也拿不准主意,到底是阻止女儿,让她远离不靠谱的祖母?还是顺着女儿的心意,看看她究竟要做什么?

就在王氏左右犹豫不定的时候,崔涵已经走到郑氏的榻前,她先恭敬的给崔幼伯和萧南行了礼,接着才坐在榻边,轻轻捧起郑氏的手,缓声道:“祖母年迈,如今身体又不适,阿娘整日里忙着管理庶务,儿虽愚笨,但也能帮阿婆奉茶摇扇。阿婆,以后就让孙女在您榻前侍奉吧?!”

大夫人见到崔涵忽然出现,也吃了一惊,这个长孙女,自小便养在儿媳妇身边,跟她这个阿婆并不熟,平日里也只是跟着王氏来请安,除了晨昏定省,其它时间,大夫人也见不到崔涵。

猛不丁的,这个与自己不亲的孙女却跑来说‘侍疾’,大夫人一时弄不清这孩子此举的意图。

唔,难道又是王氏的算计?

大夫人不由自主的把目光瞥向一旁的王氏,发现这个儿媳眼中也闪烁着疑惑,似是也不清楚为何崔涵会忽然冒出来。

那也就是说,这不是王氏的意思咯?

大夫人又把目光调回来,落在崔涵粉白圆润的面庞上,只见这孩子一双清澈的双眸中满是真挚,看向自己的眼神中也充满孺慕。

只看这眼神,大夫人几乎可以确定,这个孩子是真心想来侍奉她。

这、这……貌似不太合常理呀。

萧南立在一边,心里暗自感叹,这个家里还真没有笨人呀,就这么个小姑娘,放在前世,还只是个玩乐嬉闹的中学生,而崔涵却已经开始学会算计了。

诚然,这其间有她的暗示,可也要崔涵想得通其中的关节呀。

啧啧啧,不愧是王氏亲自教养出来的女儿呀,确实不一般。

在场的女人们各自有着自己的心思,唯有崔幼伯这个大男人想得比较简单,他一心只关心阿娘的病。

这会儿听到侄女的话,很是欣慰,也有些感动,笑着点头道:“嗯,阿涵果然长大了,知道孝顺长辈,甚好甚好!”

外间儿,卢太医唰唰几笔便写好了方子,转手交给一旁随侍的海桐。

海桐跟着玉簪学了几个字,却看不懂药方,她草草扫了一眼,便恭敬的拿到里间,双手递给崔幼伯:“郎君,这是卢太医开的方子。”

崔幼伯懂医理,接过药方仔细看了看,看到最后,他忍了好几忍,还是问了出来:“这、这方子里的黄连似乎分量重了些吧?”

若按照这个分量抓药,熬出来的药汤肯定苦得难以下咽,喝多了,人的舌头恐怕会暂时失灵呢。

卢太医难得‘耐心’的解释了一回,“此方上所需的药材,必须按照这个分量熬制,添一分、减一分都不行,否则郎君就另请高明吧。”

意思很明白,你丫不听‘医嘱’,就换个大夫来瞧。

崔幼伯无奈,这位卢太医是太医院医术最好的大夫,如果他一甩袖子走了,他再去哪里寻个好大夫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