更往后的封建王朝?似乎就没有人那么做过了。

不对,满清有搞工业集中营造来着。

智瑶自认为是在小打小闹,却是不知道一旦“邺”城一旦运作起来,会在以后极大刺激其余的卿位家族。

事实上,哪怕智瑶知道了,并且发现其余卿位家族效仿,一样会是乐见其成的态度。

智氏领先不止一步,其他家族只是在进行追赶,发生被追上的事情完全是智氏没用。

更大的可能性是智瑶在灭掉一个又一个卿位家族之后,享受一把什么叫坐享其成。

一直到夏季中旬,智瑶收到吴国讨伐齐国又威胁陈国之君去“吴”的消息,才从“邺”城离开。

智瑶来到“邯郸”没有来得及喘口气,老子来拜访了。

老子在智氏已经待了五年之久,长期以来帮了智氏很多忙,智氏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能完成,里面有着老子的很多功劳。

“师李此番……”智瑶看到老子捧着一盘子的书籍过来,搞不懂是个什么状况。

老子说道:“此些乃是耳所记,皆为智氏开垦之事。”

开发日志?这种事情智氏也有专门进行记录,必然会留档成为家族传承的一部分,乃至于成为历史的一个片段。

老子在干类似的事情,智氏这边完全清楚,不阻止是想看看第二方怎么个记录方式,后面会借阅再内部商讨得失。

智瑶将老子送来的开发日志收起来,命人设宴准备款待老子。

“经年忙碌,己事停滞,耳亦不觉烦。”老子说的是写书的事情被耽误了,还是认为能参与进这种大型开垦感到非常开心。

老子是在写书,也就是那一部《德道经》,其实已经写完,只是需要一再斟酌,有需要修改的地方。

在智氏这一次大工程之中,老子不是没有使用自己的学说,充分给世人展示了黄老学说中的无所不为,智氏这边的很多人就被老子的一些管理学惊得快掉了下巴。

智瑶可是很清楚黄老学说的威力,清楚未必适合智氏,还是一种极其先进的管理方式。

事情却是出现了一些变化,比如老子不违反学说核心的情况下,修改了自己的一些学术观点。

所以是,老子帮了智氏很大的忙,何尝不是一次校检学说的机会呢?

使得学说能够得到实践,着实不太好说到底是谁赚了。

另外一点,老子在智氏有了不少学生,算是活着的时候就将学说推销了出去,不是那种等升仙之后,后人拿着书籍自学的模式。

“来年耳将专注经学。”老子说道。

智瑶立刻说道:“‘黄父’有其居。”

老子摇头:“‘邯郸’即可。”

啊?

智氏的“黄父”才是一个适合搞学说的地方,那边的文化气息因为有很多儒者,还是很浓厚的。

“循道而规,实践其行,辅民所需,方可用也。”老子说道。

其实就是不要闭门造车,什么都自己一拍脑袋就写,或是单纯借鉴前人的成果。

智瑶立刻对老子充满了尊敬。

可不是嘛!

创造学说是为了使社会进步,也就不可能什么都自己瞎鸡儿想了就写,肯定是要符合人们的需要。

老子不愧是百家的先行者,没有机会也创造机会到处游历,真正去了解时代需要什么,再根据自己的前瞻性做出假设,创造的学说不止适用于一个时代,极可能长久的以后拿出来治国都合适。

一阵聊下来,智瑶纳闷老子竟然没有给自己的学说取个名字。

智瑶了解到老子的学说中涉及了很多黄帝的思想,脱口而出,说道:“不若称为黄老之学。”

老子惊愕住了。

黄帝是谁?传说中的人物,五帝之一,能够与之并列是多么荣幸的事情啊!

而能与五帝并列?老子就是有再大的胆子,其实也没有想过。

其实,智瑶说出来之后也后悔了。

老子摇了摇头,说道:“岂敢与先贤并肩。”

那么,到底是谁给命名为《黄老学说》呢?

先人是古人,他们也有成为古人的那一天,今人超越古人才是进步,一再落后古人就是天大的不幸了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