加上水军的话,原国在东来那边动用的兵力比在宋国要多,能够将越军主力消灭在东来,接下来根本不用出动三个军团的规模入侵越国本土。

智徐吾更希望智开稳一些,困住“商丘”慢慢磨,吸引来更多楚国的军队,拖到司马穰苴所部灭掉越国再西向,合兵与楚宋联军打一场大型战役。

为了能够达成那个目标,哪怕是“商丘”一时间没有拿下也无所谓,野外全歼宋国的野战兵力,还消灭数量足够多的楚军,回头再攻打“商丘”会更容易,并且为接下来攻打楚国事先做好基础。

智开看似有些犹豫,问道:“如此明显,楚国君臣岂会上当?”

智徐吾知道智开的心思,说道:“如同早年晋国死保吴国,宋国乃楚国必救之国。”

不出意外的话,越国很快就要灭亡。

一旦越国灭亡,称王的国家就只剩下原国、楚国和宋国。

原国摆明了就是想把宋国也一波带走,楚国再不愿意也必须死保宋国,否则等宋国灭亡之后,原国的征服脚步就完全没有抵挡的机会了。

对于楚国来说,最理想的状态就是让原国陷在宋国,不惜代价将宋国变成原国的泥潭。

与此同时,楚国赶紧结束内斗,珍惜每一分一秒来进行备战,能拖多久就算多久,直至耗到原国国力支撑不住,进而展开反攻。

类似的事情能够找到例子,楚国与晋国进行“百年战争”期间,晋国君臣就是使用那样的办法拖住楚国,并且利用吴国和宋国一再给楚国放血。

如果仅仅是晋国和楚国两个国家展开一对一的较量,或许晋国最终也能赢,只是付出的代价绝对要更惨重。

根据楚国对宋国派出援军来看,楚国的高层显然已经想到那层?

接下来就看楚国高层会不会将在攻略越国的十万楚军调到“商丘”战场,他们如果这样做,代表全员处在清醒状态。

智徐吾讲了一句很关键的话,说道:“三万宋军必在回援,十万楚军是否会来,近期便可知晓。”

讲实话就是,智开还是很想获得灭掉宋国的功劳,巩固太子位的同时,立下不世之功。

智徐吾怕的就是智开对灭掉宋国太过执着,反而忽略掉了在宋国消灭更多楚军的好处。

如果智开要坚持先拿下“商丘”的话,智徐吾不会反对。

只不过,智徐吾会写信给智瑶,建议将智开召回中枢。

“既是如此,或可使雎水一线之军撤后?”智开看上去情绪有些低落,显然是极为不情愿的。

智徐吾却是阻止道:“不可!贸然撤退,诱使之意便会彰显。若退,不可力敌再退便可。”

将楚国和宋国所有人当傻瓜,他们就会成那个真正的傻瓜。

作为都城的“商丘”决定了宋国的存亡,他们的君臣大部分被困在城中,宋军对“商丘”属于必救。

楚国会很愿意“商丘”的战事一直打下去,产生多少破坏都是宋国的财产,耽误了农业生产或其它也不是楚国付出代价,一直在“商丘”交战总好过战场移到楚国境内。

最重要的是什么?宋国越是一副及及可危的模样,宋国就会越加拼命,对原国的消耗也就越大。

智开想到了什么,说道:“楚王燕……,怕是吃不到明年新麦了。”

这里有一个典故,晋景公生病找来秦国的“扁鹊”医治,来自秦国的医生不好直接说晋景公没救了,为华夏历史贡献了一个“病入膏肓”的成语,说法则是晋景公吃不到新一年的麦饭了。

晋景公就是那位诸夏历史上唯一掉落茅坑淹死的君主,有些史学家根据当时晋国的国情推测晋景公是死于卿位家族的谋杀。

智开说那句就一个意思,在当前天下局势的发展现状下,公孙宁一定会把楚王燕给解决掉。

楚君燕一天不死,公孙宁就无法名正言顺掌权。

持续内斗状态下的楚国,怎么跟原国打生死存亡之战?

因为公孙宁认为只有自己能够拯救楚国,所以哪怕背负弑君骂名,也会选择快刀斩乱麻篡位的。

在一个多月后,楚国那边传来了楚君燕驾崩的消息,证实了智开的猜测正确性。

同时,之前入侵越国的三万宋军回师,不是选择前来“商丘”参战,他们入侵了原国的本土,并且还做出向“濮阳”进攻的姿态。

楚国没有将入侵越国的十万大军调到宋国,他们忙着攻略越国本土,一副张开大口想将吴地和越地一块吞并的架势。

新晋篡位的公孙宁,他选择对各地封君妥协,承认封君的自治权,七拼八凑了五万多楚军北上进入宋国地界。

智开收到了一个坏消息,弥子还是得知原国对宋国发动灭国之战,情绪失控下小产了。

听到这个消息的智开愣了很久,实在不敢相信是真的。

弥子怀的是智开的第一个孩子,一下子就那么没了。

回过神来的智开给父亲智瑶写去一封信,请求处死将原国与宋国爆发战争消息透露给弥子知道的人。

而为了这一件事情,尽管早就当了爷爷和姥爷的智瑶,对于第一位嫡孙没能顺利生产下来的震怒下,干出了掌权以来能够称得上残暴的事情,处死了负责伺候弥子的所有人,并且将来自楚国的嫔给幽禁了。

是的,原国正在试图灭掉宋国的消息便是楚国的嫔透露给弥子知晓,才有了弥子情绪失控导致小产的事情发生。

而智瑶只是幽禁来自楚国的嫔,并且没有杀掉随嫁而来的家臣与仆从,主要是留待智开自行处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