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珩被关宗正寺,喜大普奔啊!

其中吴王刘璞最为高兴,“本王早就说过,老三迟早要栽跟头。哈哈哈,如今果然应验了。他也是脑子犯抽,竟然妄想靠一己之力扭转乾坤。不自量力!”

吴王妃孙氏附和道:“定王真是一根筋。都知道陛下宠爱袁友仁,他还冲上去。被罚关押宗正寺也不冤枉。

只是,去年年底才被罚了一次,这才太平几天,又被罚。定王被罚得也太频繁了吧。不行,本王妃得安慰安慰定王妃,现在就命人送拜帖,本王妃要亲自去隔壁走一趟。”

“你现在过去做什么?幸灾乐祸,伤口上撒盐?”

“瞧你说的,我和定王妃的交情,没你想的那么不堪。好歹,我们也是牌搭子,平日里常来常往。如今定王被关进去,无论是牌友还是妯娌,都该过府去看望一二。”

“随你!本王懒得和你纠缠。你要是落井下石,本王肯定不介意。不过,本王身为兄长,是不是也该去看望看望老三?”

“王爷当然该去看望。否则,别人该说王爷冷酷无情,没有兄弟情义。”

吴王刘璞连连点头,是这个理,他要表现出足够的兄弟情义,兄友弟恭,比定会被人称赞。

哈哈哈

想到高兴处,他大笑出声,欢喜得不得了。

结果,谋士顾朝阳给他泼了一盆冷水。

“王爷,大事不妙。文武百官纷纷夸赞定王,说定王有担当,有立场,堪为皇子表率。”

“什么?老三莽撞行事,竟然还被夸,有没有天理。他哪点值得夸?”吴王刘璞快要气疯了。

“就凭定王不怕死不畏难,冒着风险劝谏陛下,足以让文武百官对其大为改观。人人都说定王满腔忠义,一心为国为民,为了不让陛下被奸臣蒙蔽,斗胆谏言。纵然也打入宗正寺也不曾退缩半分。”

“狗屁!全都是胡说八道!”

吴王刘璞出离了愤怒。

他本来想借看望的机会,嘲笑刘珩。万万没想到,事情的发展完全出乎意料。

文武百官眼睛是瞎的吗?

看不见莽撞,没脑子,只看见了勇气,担当。

哪来的什么担当,分明是找死!

吴王刘璞气得砸了一套茶具,内侍很是心疼,心疼得抬头纹都出来了。

吴王问顾朝阳,“先生,如果本王这个时候进宫行劝谏一事”

“不可!定王是第一人,故而评价极高。王爷这个时候进宫效仿,显然有东施效颦的嫌疑,很容易引来耻笑,被人冠以投机的名声。这会让王爷在文武百官心目中的形象大打折扣。”

吴王刘璞暴躁不已,“这也不行,那也不行。那你说,本王该如何做?”

“按照原计划,王爷前往宗正寺探望定王,兄友弟恭一定要做足。等到时机合适,王爷在陛下跟前为定王求情,一定要情真意切,要让文武百官都看见王爷有情有义的一面。”

吴王刘璞连连点头,顾朝阳的主意还算靠谱。

他也知道这个时候进宫东施效颦不合适,只是想试一试而已。既然不可,那就不进宫。

羡慕啊!

嫉妒啊!

他怎么没想到劝谏还有这个效果。早知如此,他就该做第一人,做一个孤勇者。

那么

此时此刻所有的赞誉都是他的。

真是悔不当初!

文武百官们对定王刘珩的评价,的的确确因为此次劝谏被罚宗正寺改观了许多。

“不愧是嫡出的皇子,有勇有谋还有担当。”

显然这是彩虹屁。

刘珩的作为,只见到勇,可没见到谋。

“皇后娘娘的亲子,自然不是其他皇子能比。”

“国之幸事!陛下那么多儿子里面,终于出了一个有担当的皇子。”

“真没想到,定王会在这个时候站出来反对陛下,果然好胆识。”

“一心为公,定王一心为公。奈何却不讨陛下喜欢,如之奈何!”

“不讨陛下喜欢又如何。立谁为储君,可不是陛下一人说了算。”

“就是,就是!我等身为臣子,有责任规劝陛下,选贤良有担当的皇子立为储君,方是国之幸事。陛下身为刘氏江山的君王,岂能在这等大事上面任性胡来。”

“总而言之,定王很重要。本官会亲自同刘永福打招呼,让他好生关照定王,不可让定王留下任何隐疾。”

“如此甚好!定王是嫡子,如今又展露出非同一般的勇气和担当,必须保护好定王,不能坐视陛下胡来。”

朝臣们议论纷纷,已经决定出力为定王刘珩保驾护航。

这是什么?

这就是名望!

这就是看不见摸不着,却又实实在在存在的声誉。

是每一个官员,每一个帝王终生所追求的身前身后名。

青史留名为何那么吸引人,就是因为好名声能带来巨大的利益,能让大批人围拢在自己身边成为助力,也可称之为党!

如今,刘珩得了有担当的名声,绝对是意外之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