其实吧,到底《春秋》一书中,到底有没有制定平天下之道的方法,并没有确凿的证据。

毕竟现在的《春秋》就是一本断烂朝报,想看个全文都不可能,根本就体会不出圣人提笔之前的念头。

因此,《春秋》一书,是否藏了制定平天下之道的方法,这种好像是胡说八道一样的观点,其实……,只是一种猜测而已。

不是胡说八道瞎说,而是呢……,仅靠一点点理由,天马行空的瞎猜。

所以,千万不要当真,也有可能就是猜错啦。

不过,虽然观点无法证实,但是,瞎猜的理由,还是有必要说一下的,对不对,就权当看个乐儿好啦。

理由一共有三点,第一是太史公说的,第二是亚圣说的,第三就是根据,儒家后来的一系列变化说的。

《春秋》,上明三王之道,下辨人事之纪,别嫌疑,明是非,定犹豫,善善恶恶,贤贤贱不肖,存亡国,继绝世,补敝起废,王道之大者也!

这是太史公对于《春秋》的评价,前面只是翻译了一下而已,并没有解释,到底为什么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,或者说到底怎么以史为鉴……,而知兴替。

太史公说《春秋》可以看明白三王的政治之道,也能分辨了人心变化的道理,可以排除疑惑,可以明辨是非,可以让犹豫变的坚定,一共五大功用!

到底是不是这样的,反正现在原文也找不到了,既然他说是有,那就权当没错好了。

三王的政治之道是什么,就是三王的平天下之道,后世之人看这个没有用,因为自身的社会情况不一样,仅能借鉴一下而已,绝对不能生搬硬套。

分辨人心变化的道理是什么,就是人在遇到了不同的情况之下,心理到底是如何变化,最终做出什么反应的过程,这个还是很有用的,因为人的境遇有时候很相似,了解一下别人在和自己,遇到了同一种情况之时,到底是怎么应对的,而最终又有一个什么样的结果,当然是对自己解决问题,有一定帮助的。

排除疑惑也是一样,自己此时产生的疑惑,未必就是千古以来,第一个产生这种疑惑的人,因此,看看别人对于同一个疑惑的答案,可以让自己有所启发。

明辨是非就不太好说了,因为前人以为的是,自己可能反而认为是非,不过,境遇总是相似的,所以,看看前人在按照自己认为的是,作出了一系列反应之后,最终得到了一个什么结果,自己再遇到同一种境遇的时候,便会有一个很好的心理准备。

让犹豫变的坚定呢,也是同样如此,看看别人在那个境遇之中,产生了和自己同样的犹豫,最终所做的一系列事情,以及产生了什么结果,当然是可以帮助自己加速思考,早早下定决心的。

因此,三王道、辨人心、排疑惑、辨是非、定犹豫,这五点作用归纳起来,其实就是一句话而已……,借鉴他人的经验智慧,帮助自己解决问题!

太史公说,这就是《春秋》的作用,也就是学习历史的作用。

这种借鉴经验智慧,助自己解决问题的作用,不仅仅只是《春秋》独有的,天下所有的史书,所有记录前人经历的传说故事,统统都有这种作用。

哪怕不读史书、不看故事,自己吃了一个亏之后,也是一定会长一智的,区别只是在于,学习历史、观看传说故事,自己并不会真的吃亏罢了。

接着,他又说了另外两点,就是《春秋》一书,所独有的特点啦。

弘扬了善、压抑了恶,把那些不像话的任何事,全部都给骂了一个遍,这是说《春秋》一书,具有鲜明的善恶观念,不像话的事情,作者统统都给臭骂了一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