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7章

夏芩走到粉墙前,盯着少女看的那首诗仔细观看,发现是一首五言律诗,字迹娟秀,显然出自女子手笔,惜乎只写了六句,后面两句显然是有人续写上去的,字迹个个生僻古奥,十个字中居然有八个不认识的,更不用说看懂什么意思了。

夏芩看着看着,就发起呆来。

变相君悄然飘浮在她身旁,问道:“你看出什么了?”

夏芩道:“我在想,这位续写君是用脚写上去的吗,好好的字写成猪咬狗啃的德性,还好意思给人家续写。”

她指着墙,有些愤然,“一首挺好的诗,现在一看,就像看到一个十七八岁的美丽少女嫁给一个糟老头子,怎么特别有一种让人想揍人的冲动呢?”

顿了顿,双手合十,状似忏悔,“阿弥驼佛,罪过罪过,其实是……想抠字的冲动。”

她看向墙,继续道,“不过,这些都不是重点,重点是,这首诗的后面留了作者的名字,杜小玥,看笔迹,像是仓促写成,是什么情况下,让作者诗都来不及写完,却特意要在最后留下名字呢?还有,女子姓杜,和那墓碑上的杜晴岩是一个姓哦……”

江含征还未进门便看到少女对着墙壁指手画脚、自言自语的样子,完全不同于平时的一本正经,此时的她看来倒有了几分活泼少女的特性,让他哑然失笑的同时,也感到一丝莫名的趣味。

听到最后几句,江含征不由郑重起来,上前道:“是吗,让我看看。”

夏芩浑身一僵,回头看到身后的县令大人,脸上的神采一点点崩碎,转眼又成了一个沉静恭谨的少女,她默默地退开身,让出地方。

江含征对着诗研究了一会儿,说道:“你的分析很有道理,还有吗?”

夏芩木木的:“没。”

江含征眼底闪过一丝复杂的意味,微笑道:“如此看来,你也有聪明的时候嘛,看来脑子也不全是浆糊做的……”

夏芩:“……”

江含征想了想,走到桌前,让夏芩研磨,自己凝神提笔,书写起来。

夏芩看着桌上那张类似于书信的纸笺,模模糊糊地想:自己什么时候变成别人的磨墨小厮了?

闲下来的书童戳在门口揣着袖子吸着鼻涕站岗把风。

信写完,江含征招来铁英,把信交给他,秘密地叮嘱了一番,铁英低低地答应着,领命而去。

晚饭时,驿丞亲自设宴相陪,席间与江含征相谈甚欢,夏芩眼睁睁地看见,两个八竿子打不着人硬是捏成了一家亲,期间称兄道弟,拉手拍肩。

酒酣耳热之际,江含征笑道:“老兄这里的风景倒是不错,前面那片竹林尤其清雅,在下闲来无事前去观赏了一番,谁料竟在里面看到一个坟墓,这是怎么回事?”

驿丞满脸油光,呵呵道:“说起来,这是几年前的事了,有个巡检经过这里时得了绞肠痧,不幸病故,又没钱回乡,便由官府出资葬在了这里。”

江含征状似叹息,说道:“那他身边就没跟个家人仆从什么的,护送他回去?”

驿丞小眼闪烁,几根稀稀的黄胡子油滑弯翘:“倒是跟着一个女儿,小模样挺水灵,不过,哎,一个妇道人家能济什么事?”

江含征:“可怜,就是不知那没了父亲的女儿流落到何方了?”

驿丞打着哈哈:“是啊,不过这些事,咱们怎么能知道,兴许自己回老家了也说不定。”

说完,连忙劝酒,把话题扯向别处。

江含征见状也不再追问,如此,直至席终。

晚间,夏芩回到自己的房中,朦胧的灯光映上粉墙,上面一行一行的诗作,犹如造型随意的墙花,别有趣味。

夏芩一首一首地看过去,忽觉信心大增,这样水平的就可以上墙,那自己也来一首,也无不可了?

她跃跃欲试,走到桌前,挽袖研磨,凝神思考起来。

此处居室三间,她和江含征东西各居其一,中间是燕坐之所。第二日,江含征一来到她的门口,便看到她抱臂托颌,津津有味地欣赏着粉墙上几行新增的字迹。

而不远处的桌子上,就放着几张新写的纸张。

他顺手拿过来一看,原来是一首词:

临江仙

款款玲珑模样,依依碧袖青罗。

春风一笑展旋涡。

分香侵四野,舞影弄婆娑。

忽起笑声何处?榆林竞捋争多。

这边一曲那边和。

歌声长绕尔,尔绕一溪波。

江含征缓缓吟诵,脑中不自觉地闪现出某个眉目弯弯笑窝浅浅的影像,眼中涟漪微动,他抬头望向面前的人:“你写的?”

夏芩略僵硬,点了点头。

江含征:“写的你自己?”

夏芩更僵,脸上几丝勉强的笑都挂不住了,表情空白:“很明显,写的是榆钱。”

纱窗外,树影轻移,正是榆树。

江含征目中笑意蓬勃,拈着纸轻轻地又念一遍,但觉得唇齿噙香,仿似真的尝到了五月鲜嫩的榆钱,看到了一副充满童趣的争捋榆钱的画面。

他把纸叠了叠,口中却道:“本县请你来协助查案,你却把心思用在别的上面,不务正业,这副字稿,本县没收了。”

说完,毫不客气地把词稿据为己有,纳入袖中。

夏芩:“……”

江含征目不斜视,走向门口,正色:“快出去吃饭,饭后还有正经的事情要做。”

夏芩:“……”

她万万没有想到,县令大人所谓的正事就是让她陪着一起走街串巷,寻花问柳。

当然,只是字面上的意思。

一处集市上,县令大人兴致勃勃地观赏了所有的字画,然后问一旁卖花的老者:“你这株牡丹值多少钱?”

夏芩瞥了一眼那块黑黢黢的根茎,万料不到,有一天,那所谓的花中之王会长成这副模样。

老者道:“二十文,搭配上这株芍药。”